红色电波论坛考试资料 → 20170611-考试不是求学的终点
查看完整版本:20170611-考试不是求学的终点
2018/11/13 20:34:49

经历很多事情之后,我得到了一个结论“对一个人来说,有两个困境是极为可怕的”。

咱们先说第一个困境,“想不到的东西,做不到”。
很多同学上大学,特别上理工大学都是直奔技术来的,访名师学绝技,然后用这个绝技过上幸福的生活,这就上大学的终极目标。
我接下来要说一句话,“劳心者之人,劳力者治于人”,这句话各位学弟应该都知道,那它是什么意思呢?
我猜你大概会不假思索的说,不就是“劳心者奴役劳力者,劳力者创造的财富都被劳心者抢走了”么?
其实很多古语都被低俗化了,这句话本来的意思应该是“劳力者有技能但是不知道该做什么,然后就玩不下去了,这时候劳心者出现了,劳心者先在大脑里构想一个新世界,然后领导劳力者把这个新世界建造出来”。
在专用集成电路领域,劳心者做的事情叫做设计,劳力者做的事情叫做外包和代工。

讲到这里我想问学弟一个问题,你想成为劳心者,还是劳力者?
劳力是体力劳动,劳心是脑力劳动,二者的差别在于“体力是先天的,脑力是后天的”
只要出生的时候基因没有错误表达,人人都能从事体力劳动,但是脑力劳动是受教而习得!
用更通俗的方式表达:体力劳动因为不是稀缺资源,所以不值钱;脑力劳动因为是稀缺资源,所以很值钱!

那我为什么要说“想不到的东西,做不到”极为可怕呢?
访名师学绝技,学成下山,突然发现没有人雇佣自己,自己也不知道干什么,然后就失业了
这种情况其实是很容易发生的,专业术语叫做“专业不对口”

成都的电子科技大学,在进入21世纪之后,收到了一笔数额特别巨大的捐款。
捐款的学生是电子科技大学的毕业生。他说,我在这所大学最大的收获是“哲学课”,悟通了人生,有了这个高科技,工作之后心想事成,万事如意。

你看,二者一比,高下立判。

“想不到的东西,做不到”。
从行为上看,貌似南辕北辙,其实不然。
常识也不总是靠得住,上过中学的都知道“两点之间直线最短”,可是航海图上,两点之间曲线要比直线短。

“凡是伟大的科学家,他必定也是伟大的哲学家”,我在研究专用集成电路,逐渐深入的时候,领悟到了哲学的魅力。
哲学是大智慧,既包括宇宙智慧也包括人生智慧,你学会了这个高科技,奇思妙想就会源源不断,然后就不会遇到第一个困境了。
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,我上课教大家的是“充满智慧的专用集成电路设计”。

“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”并不等于把所有东西都灌到你的脑子里,你懂的,这个叫做填鸭式教学!
这样做会消灭你的创造力,让你成为一个不聪明的人,所以,这件事先讲到这里,感兴趣的同学找时间继续发挥。


和我要说的第二个困境相比,“想不到的东西,做不到”还是很容易避免的。只要你知道自己不知道,愿意尝试,愿意了解新世界,就能安全通过了。

下面我要说第二个极为可怕的困境,它就是“误解的东西,永远都不会尝试”。
如果你要是中了这个困境,结果就是“你认为自己知道,事实上却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”
然后呢...
就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,所以不会尝试,不愿意了解新世界,然后你必定躲不过第一个陷阱。深陷在这两个陷阱中,无法脱困,注定是要平淡一生的。

按照出场先后,一个人一生中要接受四种教育:家庭教育、社会教育、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。
我们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,孟母为什么一直在搬家呢?
因为那个时候,孟子还是小孩儿。小孩儿的学习都是被动的,它们没有辨识力,通过眼睛、耳朵看世界,看到什么就会学什么。

孟母为什么要搬好多次家呢?因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是稀缺资源!

你迅速猜一下,我说这些教育是说明什么。
我先不告诉你的答案,因为我接下来,打算再给你讲一个小故事。
你慢慢猜,在这个世界上,东西要是来的太容易,大概都是不会被珍惜的。

我开始讲故事了...
小偷在鸡舍偷了只鸡。逃跑时,撞翻了鸡舍里的灯,鸡舍着火了!鸡回头看见燃起的大火,明白了,小偷救了它。当小偷用谷喂它,它觉得小偷关心它。当小偷东躲西藏,把它藏在怀里时,它觉得小偷爱它。有一天,它看见小偷挥起了屠刀。它觉得小偷一定是要自杀,所以用身体挡住了小偷。它幸福的死去了...

这个故事是我早些年在科学网的blog里看到的,看完之后感到非常震撼。在这个故事里小偷是纯粹的坏人,那么鸡应该如何如何认知自我呢?我们对自己的认知,是清醒的旁观者?还是故事中那只沉浸在幸福里的小鸡呢?

自我定位是个哲学问题,至今我还在寻找答案。但是通过这个小故事,我希望你能够领悟到“你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,违背真的如此”。

果真如此,你要从这个困境中跳出来,第一步就是自我否定...
所以从“误解的东西,永远都不会尝试”中跳出来通常都是极不愉快的,甚至有万念俱焚的感觉。

关于谁对谁错这个问题,我觉得有时候很难回答。
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,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较好。

明白这个道理之后,你在听我的课时,就不会有那么丰富的表情了。
面对新事物,你可以使用这个高科技“既不要着急否定,也不要着急接受”
先耐心听完整的故事,听懂来龙脉,前因后果,然后再仔细思考,必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。

如果感觉不懂的东西太多,不要抱怨自己的父母,正确的做法是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
如果感觉自己脑力劳动的能力还不足解决遇到的新问题,记的及时和我联系,把你遇到的情况告诉我,然后我会帮助你
自动,自发,自觉是开启你未来幸福生活的三把金钥匙

用我这种思维讲课的不多,如果没猜错的话,你以前应该从未遇到过
所以,我总说师生是缘分……


Powered by ZuoJu X5.0
Processed in 0.02 second(s)